我国武术最早是传到日本和东南亚一带。据记载,明代拳师陈元资东渡日本,传授少林拳法,奠定了日本“柔道”的基础。至于日本的空手道、合气道,朝鲜的跆拳道,泰国的遢逻拳,菲律宾的棍术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。中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,近几年曾派人先后到五大洲 60 多个国家进行武术表演和交流,不仅宣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增进了国际友谊。目前中国武术已风靡了欧美及其他地区。美国已成立了“全美中国武术协会” ,芝加哥、纽约、旧金山等城市还成立了“少林功夫学校”。在国际上,武术热正方兴未艾。“功夫”“少林”“太极”“武术”的汉语拼音——“GongFu”“ShaoLin”“TaiJi”“WuShu”已成为英语中的常用词。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健身、技击、艺术欣赏等作用兼备的独特功能越来越吸引了国外的武术爱好者。论打斗技击,在国外不乏拳击、空手道等技艺,但这些过于野蛮,缺乏美感,比起内涵丰富的中国功夫来,真是相去甚远。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在它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,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。长期的社会实践,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,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。武术作为国术、文化瑰宝,不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,而且也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,成为传播友谊、增进健康的使者。
武术之所以能繁衍至今且日益发展, 是由于它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, 武术在平时能满足民众强健体魄、陶冶性情的需要,遇到压迫或强暴则成为御强抗暴,抵抗外侮的手段。 因此,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,备受欺凌和迫害的庶民百姓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,因而促进传播与发展,并使我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,武术也不断走出国门一展风采,对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谊、 促进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。